寫作一直是個對人類來說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和想像力,還需要良好的組織能力和持之以恆的毅力。然而,現在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幫助,寫作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和高效。最近,由於我正在接受個人培訓並且正值提交報告的季節,我每天都在不停地打字。同學和同事們看到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來幫助寫作,因此我想簡單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完成寫作工作的。
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輕鬆寫數千字的文章我手寫我口輸入法編輯工具善用思維導圖不要讓思考停止AI工具使用AI工具幫助校正編輯使用AI作為靈感, 而不是主導你的思考不要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Google還沒有被取代是有原因的總結
用你最熟悉的語言和工具,將你第一時間想到的內容都寫出來,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時候靈感就像閃電般瞬間消失,如何捕捉住它,是寫作的關鍵。
我自己使用的輸入法是「快倉輸入法」,它是一種只需要輸入三個字母的「倉頡輸入法」。相比於「速成輸入法」,它需要更少的選字步驟,但相較於「倉頡輸入法」,它更具有典容性和容錯性。我還將我常用但不熟悉輸入的字,轉換成我獨有的輸入法。例如,我打rain
就會輸出中文字「雨」,打wall
就會輸出中文字「牆」。
當然,你並不需要跟隨我的做法,你可以使用你最熟悉的輸入法,如倉頡、速成、拼音、手寫或語音輸入等。這些都只是工具,熟練後同樣可以盲打,只要你熟練並且能夠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
我在撰寫文章時,第一步並不會使用Word編輯器。通常我會使用Markdown工具,如Google Docs或Typora,來編寫文章,然後再使用其他工具進行整理。如果是小型文章,我會使用Word,但如果是大型結構化的報告,我會轉換成LaTeX格式以生成完整的PDF報告。
我不使用Word的原因是,每次我在Word中輸入並思考時,我都會被格式所困擾。無論如何調整,項目符號和數字列表常常難以對齊,也無法保持順序,這經常讓我感到困擾,當看到數字順序不對時,我就會想要調整它們,這樣會干擾我的思維。
然而,使用Markdown,我只需要關注縮排的深度,就能確保項目符號和數字列表的對齊。使用#
和##
標記標題一和標題二,減少了我的分心。Markdown還能輕鬆輸入數學公式和程式碼,對我經常寫教程非常有用。
在寫文章之前,我習慣先將想到的內容轉成markdown標題,再在每個標題中討論和擴展我的思想和文字。畢竟一次寫幾千字的文章,前期規劃十分重要,有時寫完後才發現需要調整位置也很容易。你未必需要畫一個真正的思維導圖,甚至不必是一個思維導圖,像我只用標題,更像一個樹形圖。
靈感和點子來去匆匆,不要讓它們停止。在寫作時,如果想不起某個詞,就用其他詞來代替,或者索性不打那個詞,中英混雜,口語化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先讓你的思緒記錄下來。
規劃、寫作和校對是三個獨立的工作,一篇文章不可能一次就寫完。我的流程是先規劃要寫的內容,然後逐一撰寫和擴展,最後再進行校對。有時候我會重複這三個步驟幾次,幾乎每次重新閱讀文章時,都會想到一些新的靈感和可以擴展的部分。同樣地,不要太在意文章文筆的連貫性,先把想到的記錄下來。
以上這幾點,是基於對AI工具的使用經驗,對我在這一年的工作流程所做的總結。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會這樣寫作,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大改變了我的寫作習慣。下面我將分享我實際操作的流程。
生成式AI本質上是一種文字接龍的遊戲。它並不擅長文字的擴寫,尤其是在沒有明確方向的情況下。它只會給出一些模糊的說法,大多時候可能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廢話。然而,生成式AI在文字處理和校正方面非常擅長。
例如,在Poe中,我建立了一個名為zhHKmodifier的機器人,專門用於對輸入的文字進行校正和編輯,並使用香港常用詞彙和正體中文進行增潤。在我的寫作流程中,我會將自己一股腦輸入的內容,包括可能出現的錯別字、中英夾雜或者缺少幾個字的文章,全部交給它處理。通常情況下,它都能夠滿足我九成的要求。然後,我再逐段將處理過的內容剪貼回我的文章中,最後再進行最後的校對。這個AI工具的容錯性非常高,你可以試試將Matt Leong的貼文放上去,它都能夠正確識別。
現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經能夠根據題目和大綱生成看似完整且合理的文章。然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生成式AI本質上只是一種文字接龍遊戲,它在邏輯能力和基本常識等方面與人類存在差距。其中一個最容易區分生成內容和原創內容的點是,生成出來的文章通常重複著相同的觀點,只是將同一句話的內容、表達方式和次序不斷調整生成幾段看似合理但毫無內容的文字段落。這些段落的順序上下調換對於文章的結構和思考脈絡並沒有實際影響,因為它們本身就缺乏脈絡。
然而,生成式AI並不是毫無用處的。有時候當你對一個題目缺乏靈感,無法找到方向時,可以向AI請教,它能夠大致給出一個方向或者啟發你,幫助你找到新的靈感。
生成式人工智能看似很聰明,但常常會一本正經地說廢話。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它的不足和缺陷。應當具備辨別事實的能力,對於生成的內容需要進行求證。一些權威性的事實和論斷還是需要經過嚴格的查證。這也是為什麼Google仍然未被大眾淘汰的原因。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寫作領域中是一個重要的助力,但永遠無法取代人類獨有的思維和創造力。只有巧妙地將AI工具與傳統的寫作技巧結合,我們才能在寫作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最後多教大家一個小技巧,我將以上的文章內容,全部複製,再在Poe中,使用Claude-3-Sonnet
(Poe中的Assistant和chatGPT的Tokens都不足以應付超過兩千字的文章),輸入用150字總寫以下文章: "(文章內容)"
,就能得出以下的文章總結:
1科技發展令寫作變得更加輕鬆高效。透過生成式人工智能協助,無論是撰寫內容、文字校正,以至尋求創作靈感,都能事半功倍。首先,不需拘泥於格式,直接以最熟悉的輸入法埋首寫作,灌注靈感。其後,借助專門的人工智能編輯工具,將初步成果潤飾完善,縱使文辭簡陋、中英夾雜,均能悉數加以修正。最後,將增潤後的素材納入正文,人工整飾斟酌。整個過程,不失人性思維,同時兼享智能科技效能,乃上佳寫作方案。然而,切記人工智能非萬能,仍須實事求是,作出獨立判斷。
或者輸入幫我對以下文章結尾, 約150字:"(文章內容)"
,就能得到一個十分不錯的文章結尾:
xxxxxxxxxx
11總括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絕非萬能,但已逐漸成為現代寫作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我們當審慎權衡,善用智能科技協助創作流程,從中獲益,惟切記保持獨立思維及實事求是態度,對資訊理據作出獨立判斷和求證,切勿全盤皆信。大自然賦予人類思維創造力,是任何人工智能難以企及的天賦。唯有融合人性判斷與科技優勢,方能創造出引以為傲的佳作。因此,學有所用,妥善善用科技與智能工具,定能讓寫作之路更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