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齒輪是齒輪結構的一種,通常由一個或者多個外部齒輪圍繞著一個中心齒輪旋轉,就像行星繞著太陽公轉一樣,因而得名。
行星齒輪的優點在於承載能力大,體積小,純扭矩傳動,工作平穩。而且可以多個行星齒輪互相搭配作用。由於行星齒輪是純扭矩傳動,其有著出色的傳動效率。每一級齒輪傳動之間的效率損失只有3%。基於如此高的傳動效率,行星齒輪能夠保證相當高的動力輸出/輸入比。由於行星齒輪中每個外部齒輪分配到的動力是相等的,所以行星齒輪的動力輸出非常平穩,也常用於各種大型機械和車輛的變速箱中。
以下內容是基於howtomechatronics.com對行星齒輪的介紹,原連結有十分詳細的講解和影片,有興趣的同學可到原網址進一步閱讀。
行星齒輪由太陽齒輪(Sun Gear)、行星齒輪(Planet Gear)、外齒圈(Ring Gear)和行星架(Carrier)所組成。一般來說,通常是太陽齒輪(Sun Gear)作為輸入、外齒圈(Ring Gear)保持不動,帶動行星齒輪繞著太陽齒輪旋轉,從而帶動行星架(Carrier)旋轉作為輸出。
太陽齒輪、行星齒輪和外齒圈只要有一項保持不動,另兩項都可以組成不同的齒輪比,這個特性有時會用於自動變速箱中。這裡只介紹最常見的一種,另外的齒輪比可參考上述連結。
我們的目標,是要設計一個3D打印的人字齒輪小玩具,行星齒輪數量
要設計行星齒輪,要設定幾樣條件:
齒輪比:跟一般齒輪的比例計算不同,行星齒輪的齒輪比如下:
這裡的
所以,要設計行星齒輪,首先第一步是要根據目標齒輪比,選定太陽齒輪和外齒圈的齒數。
我們選外齒圈齒數為36齒,如果
行星齒輪:行星齒輪(Planet Gear)要滿足以下條件:
行星齒輪的齒數,跟太陽齒輪和外齒圈的齒數有關,而且計算出來必須是正整數。
所以上面的齒輪箱,
行星齒輪數量:太陽齒輪齒數加上行星齒輪齒數,必須能夠整除行星齒輪數量
其中
上面的設計中,3倍和4倍齒輪箱,兩齒輪齒數相加分別是27和24,
由於行星齒輪需要達到的條件多,設計時不易滿足,可使用以下網站幫忙計算:
以我的為例,先固定外齒圈為36齒,剛剛初步計算
之後就可以到以下網站:
之前我們計算時,
於是我們選擇Planetary Gear Generator計算結果中最多行星齒輪的結果,效果不錯,就選擇這個吧。Gear Generator也可以匯出平面DXF檔直接用鐳射機生產,或匯入到Fusion 360。(注意:這個生成器沒有計算行星齒輪數目的功能,如果條件不允許,出來的行星齒輪角度並非等份)
這一節是基於上一節齒輪教程的延伸,所以只會給簡單的大方向,讓同學可以自行熟習怎樣繪制齒輪。
我們選用1.5mm
模數來製作,所以上面的齒輪齒數,全部乘以1.5
倍,就是齒距圖直徑。
我們希望太陽齒輪、行星齒輪和外齒圈的螺旋角,分別是+30°
、-30°
和+30°
,才能互相囓合;
但由於外齒圈是內齒輪,所以要跟-30°
的行星齒輪囓合,就同樣要輸入-30°
另外,由於希望旋轉較暢順,壓力角設定大一點變成30°
記得將齒輪加入offset face
,加入0.15mm
間隙
其餘的齒輪步驟一樣,就不再重覆了;
但記得,如果想3D打印能一體成型打印出來的話,行星齒輪要記得對齊和囓合外齒圈和太陽齒輪